掌握聚合最新动态了解行业最新趋势
API接口,开发服务,免费咨询服务

滴滴程维:未来十年滴滴将成最大新能源汽车运营商

1月15日消息,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参加14日在京举行的“2017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在谈及汽车产业的变革时,程维表示,未来五到十年,共享汽车和共享汽车推动的新能源汽车普及将成汽车企业面临的一大机遇,滴滴也希望成为新能源汽车最大的运营商,能与平台上的出租车公司、租赁公司一起帮助所有家庭拥有汽车,去服务好用户的出行。

在高层论坛环节,程维在演讲中指出,从2012年9月份上线滴滴打车,到2014年推出网约车,专车和快车开始在中国高速发展,再到2016年发展成为一站式的出行平台……除了出租车连上了互联网,私家车连上了互联网,中国有了包括顺风车、“互联网+”租车、小巴、智能公交等等,中国的“互联网+出行”成长和中国用户的出行习惯在全世界发生了最快的转变。

 “互联网+”出行平台的发展也让用户的汽车消费行为发生变化。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麦最新的报告显示,因为滴滴和Uber在全球的出现,90后购买新车的意愿下降了20%。对此,程维指出,随着滴滴的普及,汽车的经营模式也将发生改变。特别是无人驾驶普及以后,人们不再需要拥有车辆,而是可以按需使用,可能你没有汽车但用到了汽车。滴滴希望和平台上的一千多家出租车公司,以及几千家租赁公司一起,成为未来汽车的运营商。

公开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全年新能源销量50.7万辆,总体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中国在新能源产业走在了世界前列。在程维看来,共享汽车和共享汽车推动的新能源汽车普及将是每一个汽车企业面临的机遇,未来共享汽车不再为驾驶员而设计,而是为乘客设计。未来共享汽车不再是一个消费品,而是会把汽车还原为一个交通工具,可以直接到终端使用。

程维同时认为,互联网+出行、共享出行、新能源智能汽车以及无人驾驶等也不是割裂的创新,而是会融合在一起共同角逐下一个十年整个汽车产业的变革,这也将是出行企业和汽车厂商弯道抄车的好机会。滴滴也希望和汽车企业加深合作,一起提高城市里新能源车的比例,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应用,缓解城市交通对能源与环境的压力。

在演讲中,程维还对2017年进行展望,称去年8月份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之后,滴滴的收入和订单都超过了Uber全球,当前也正努力地把源自于中国的创新和技术输出到全球,在2017年,滴滴希望能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帮助主管部门在整个交通的综合管理方案上面有所突破,摸索智慧交通,真正实现技术的进步,让整个城市更美好。

 以下是程维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滴滴的程维,滴滴是与车有关的互联网企业,非常高兴能到这里跟大家聊一聊除了车的生产之外,车的应用和交通领域的一些变革。淘宝连接了所有的商品,百度连接了所有的信息,微信连接了所有人,滴滴的使命就是连接大家制造出来的所有车,提高车和整个城市交通的效率。

 去年9月份第一次加入百人会,今天第一次来参加百人会的论坛,还是有很多收获。大家知道滴滴一直是在互联网领域里面补贴最多的一家企业,饱受争议。原来政府在推动新经济的时候也补贴,虽然有一些过程中的问题,但结果是行业超速发展,我们的电动汽车占到了全球60%以上的份额,所以也许滴滴在早期推动补贴教育市场的策略也是对的。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次科技进步带来的产业变革于硬件系统和软件应用都不是割裂的创新,不管是智能手机还是PC,智能手机的升级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智能手机普及,没有智能手机就用不了这些应用。

汽车产业下一代的变革,我相信也不是割裂的创新,我相信未来10年汽车产业升级充分竞争后,最后优胜的企业应该跟上一波的智能手机一样,类似于苹果,类似于中国的小米,是从车的硬件,智能化、新能源、系统,再到应用服务都能够打通去为用户创造最良好体验的企业。所以今天特别开心有机会能够代表车未来的应用平台,代表“移动互联网+出行”参加百人会。

滴滴是什么?用户出行习惯,用车习惯改变后对汽车硬件发展带来哪些转变?最早滴滴是打车软件,2012年9月份上线;2014年滴滴推出了网约车,专车和快车开始在中国高速发展,2016年我们发展成为了一站式的出行平台,除了出租车连上了互联网,私家车连上了互联网,中国有了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没有的“互联网+出行”的创新,包括了像顺风车只有在中国发展这么快,包括了“互联网+”的租车,国外还是机场租车,中国已经开始互联网公司用代驾把车送到你楼下,你还车也可以放到楼下就可以,包括小巴,包括智能公交等很多创新。

去年8月份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之后,我们的收入和订单都超过了Uber全球,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互联网+出行”成长,和中国用户的习惯在全世界发生了最快的转变,有了一个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出行”市场,滴滴也在很努力的把源自于中国的创新和技术输出到全球去,我们投资了印度、东南亚以及巴西最大的“互联网+出行”的企业。

在2017年,滴滴希望不仅仅To C,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能够帮助主管部门在整个交通的综合管理方案上面有所突破,摸索智慧交通,真正实现技术的进步,让整个城市更美好。

未来5年到10年滴滴另一个使命是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运营商,什么是新能源汽车的运营商,我们看到随着滴滴的普及,过去一百年汽车的经营模式发生改变;过去车都是卖给家庭,每个家庭进入城市之后都渴望买一辆车。随之也碰到了一些瓶颈,汽车占用了大量的停车场,维护汽车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限购、限行,每个家庭都拥有汽车肯定是不可能实现的。

未来,也许10年以后,特别是随着无人驾驶普及以后,不需要拥有车辆,按需使用就好,你没有汽车但却用到了所有汽车,无人驾驶以后你不需要干很多事情,不需要停车,不需要维保它,滴滴和我们平台上面一千多家出租车公司,以及几千家租赁公司,希望成为未来汽车的运营商去帮助所有家庭拥有汽车,去服务好大家的出行。

麦肯锡最新的报告显示,因为滴滴和Uber在全球的出现,90后购买新车的意愿下降了20%,这个可能是个挑战,但是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因为软件,因为软件的变革可能会推动硬件的革命。我刚刚听到传福董事长讲,去年取得最大成绩的是电动公交车,公交为什么率先突破,是因为公交并不在乎一次性购买的成本,而特别在乎每天运营过程当中因为变成新能源以后降低了每天运营的成本,降低了油费变成了电费。我也相信下一个阶段新能源车的普及很重要的方向可能跟公交一样,未必完全是在个人市场,因为被互联网整合起来的海量的网约车和出租车,他们更加在乎能源的成本,能源成本在滴滴平台上面占到司机总成本的20%到25%,远远比一个个人用户要占的多。

滴滴特别希望和今天这么多的汽车企业加深合作,融合在一起,今天我们平台上面大概有两千万辆的汽车来自于将近200个品牌和型号,最多的一个品牌都没有超过10%的比例,滴滴平台上最大的一个品牌是大众,性价比最高的一款车型在滴滴上面的综合运营成本比平均值要低30%以上,但既使这样子,现在最好的汽车也不是为共享设计的,而是跟一百年前一样是为家庭设计的。

我相信未来5到10年,共享汽车和共享汽车推动的新能源汽车普及是每一个汽车企业面临的机遇,我们相信共享汽车不再为驾驶员而设计,而为乘客设计,我们相信共享汽车不再是一个消费品,而是会把汽车还原为一个交通工具,我们相信共享汽车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多的渠道成本和品牌成本,可以直接到终端使用,我们也特别希望有这样一款汽车能够提高我们在很多城市里面新能源车的比例。我去旧金山,在Uber的网络里面有70%是普瑞斯,但是在中国还没有找到一款电动车特别适合滴滴上面的司机的,我特别希望是一个中国品牌生产出来中国的共享汽车。今天滴滴平台连接了两千万辆车,其中有20万辆是新能源汽车,我们特别希望在未来5年时间能够有超过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滴滴平台上面。

之前我们也看到在美国,苹果、特斯拉、Uber和Google在全力推动整个智能汽车产业的变革,我们相信新能源智能汽车、互联网+出行、共享出行以及无人驾驶这些绝对不是割裂的创新,而是会融合在一起共同角逐下一个十年整个汽车产业的变革,这是我们弯道抄车的机会,特别希望跟大家撸起袖子一起干,谢谢大家!

原文来自:36Kr

声明:所有来源为“聚合数据”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如对内容有异议或投诉,请与我们联系。邮箱:marketing@think-land.com

  • 涉农贷款地址识别

    涉农贷款地址识别,支持对私和对公两种方式。输入地址的行政区划越完整,识别准确度越高。

    涉农贷款地址识别,支持对私和对公两种方式。输入地址的行政区划越完整,识别准确度越高。

  • 人脸四要素

    根据给定的手机号、姓名、身份证、人像图片核验是否一致

    根据给定的手机号、姓名、身份证、人像图片核验是否一致

  • 个人/企业涉诉查询

    通过企业关键词查询企业涉讼详情,如裁判文书、开庭公告、执行公告、失信公告、案件流程等等。

    通过企业关键词查询企业涉讼详情,如裁判文书、开庭公告、执行公告、失信公告、案件流程等等。

  • IP反查域名

    IP反查域名是通过IP查询相关联的域名信息的功能,它提供IP地址历史上绑定过的域名信息。

    IP反查域名是通过IP查询相关联的域名信息的功能,它提供IP地址历史上绑定过的域名信息。

  • 人脸卫士

    结合权威身份认证的精准人脸风险查询服务,提升人脸应用及身份认证生态的安全性。人脸风险情报库,覆盖范围广、准确性高,数据权威可靠。

    结合权威身份认证的精准人脸风险查询服务,提升人脸应用及身份认证生态的安全性。人脸风险情报库,覆盖范围广、准确性高,数据权威可靠。

0512-88869195
数 据 驱 动 未 来
Data Drives The Future